新京报讯(记者 侯润芳)“我们感觉中国的金融科技是暂时处于一个领先的地位,但是我们的领先主要是在普惠金融方面,而不是在其他领域。现在世界各国很多公司的很多操作显示,它们在快速赶上来,甚至在很多领域一步就迈到中国前面去了。我们曾经很骄傲地说弯道超车了,但是我们有可能正在被别人弯道超车,中国的金融科技如何持续保持领先的地位,这是我们下一步要思考的问题。”
在腾讯新闻和北大国发院联合主办的2019腾讯夏季达沃斯主题夜话上,北大国发院副院长黄益平在演讲中作了以上表述。他的演讲主题是《中国的金融科技能否继续保持领先?》,他提出了这一问题,并给出了自己的建议。
黄益平表示,目前中国金融科技或者数字金融最成功之处是其具有非常突出的普惠性。据北大数字金融研究中心编制的“北京大学普惠金融指数”显示,从2011年到2018年,中国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的地区性差异在不断地缩小,此前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相对滞后的正在迅猛追赶,这显示出数字金融在普惠性方面的独特优势。
黄益平引用易纲行长近期的讲话表示,未来国际金融的竞争很有可能就是集中在金融科技领域,金融科技会成为一种很重要的国际竞争力。
那么,金融科技的核心竞争力在哪里,其要能够发挥怎样的作用?
“可以从四个方面去理解金融科技的核心竞争力:一是好的金融能够支持创新。因为只有支持创新,这个国家的实力才能变得越来越大;二是好的金融可以提高金融效率。金融效率越来越高,但是动员相对便宜、大规模资金的能力越来越大,这是产业革命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前提;第三,好的金融需要维持稳定,在效率高、普惠性强的同时要使得风险可控;第四,最后的国际竞争可能会体现在国际金融体系当中的竞争,未来有可能是谁主导这个支付体系、谁会主导未来的储备货币?这个储备货币有可能是美元,也可能就是一种新的加密货币,目前我并不知道,但这方面需要关注。”黄益平说。
监管同样要与行业的发展相适应。那么,未来监管应该如何做以使得中国的金融科技继续得以保持领先?
黄益平首先指出,“中国的普惠金融做得很好,但风险也很多。平衡好创新和稳定的关系、把控好风险,这是未来监管政策一个主要考虑的事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