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地铁1号线“施工方自我举报”称工程质量存问题,事件持续引发关注。今日,施工方负责人再次反映,除了为减少耗材在施工中“偷工减料”外,施工工艺也存在问题,钢筋从焊接变成了绑接。
施工现场。受访者供图
新京报讯(记者康佳)青岛地铁1号线“施工方自我举报”事件风波再起。29日,施工方负责人再次向新京报记者反映称,施工过程中,除为减少耗材在施工中“偷工减料”外,施工工艺也存在问题,钢筋从焊接变成了绑接。青岛地铁集团此前称,将进一步组织专家对工程进行评估。
新京报记者此前独家从青岛地铁集团获悉,因存在违法分包,青岛地铁将中国葛洲坝(6.230, -0.01, -0.16%)集团电力有限责任公司(下称葛洲坝电力)列入青岛地铁工程建设黑名单。此前的招投标过程中,葛洲坝电力以1.4亿价格中标。
施工方再自曝:施工工艺不符,钢筋焊接变绑接
青岛地铁1号线外部电力管道配套工程施工方,在网络自曝工程存质量问题,一度引发舆论关注。
施工方负责人刘飞云此前告诉新京报记者,涉事标段总承包方为葛洲坝公司,总承包方通过青岛永利捷电力工程有限公司、青岛顺源达劳务有限公司等层层分包,最终由其所在的青岛远望建筑安装工程有限公司实际施工。
原本他所在公司已与上级劳务发包人解除合同,但因中间人“酬金”问题再次引发矛盾,刘飞云决定“举报自己”施工中偷工减料。
27日,青岛地铁集团就此事回应称,已成立专项调查组展开调查。
28日晚间,新京报记者从青岛地铁集团有限公司获悉,据调查情况,涉事项目为地铁配套的电力排管工程,总长7.7公里,目前已施工约1.5公里。通过对这1.5公里工程的局部挖掘和破拆检查发现,钢筋用量满足设计要求,混凝土垫层均有敷设,但存在钢筋布设疏密不均、混凝土垫层厚薄不均的问题。
29日,刘飞云再次联系新京报记者,继续自曝施工中存在的多个问题。
刘飞云称,为了减少耗材,项目实际的混凝土垫层、90度锚固和钢筋都未按图纸施工。其中,混凝土垫层要比施工要求减少10厘米左右,“这样每施工50米就能节省8吨左右的耗材”;钢筋的数量也不满足图纸中20cm间距,多为23cm至25cm,“间距加宽,一米的距离就能省12米钢筋。我做完这1.5公里,与图纸相比就节省了25吨左右的钢筋”,刘飞云称。
除了耗材问题外,刘飞云称,项目的施工工艺也与施工图纸规定不符合。原本要求使用焊接工艺的钢筋,但实际过程中都使用了绑接工艺。“绑接和焊接的造价差异很大,受压的能力也有很大差异,绑接的要差很多。”刘飞云称,以上均是得到青岛永利捷电力工程有限公司负责人戚某某指示。
新京报记者多次拨打戚某某电话核实上述情况,均未获回应。
28日,青岛地铁集团称,下一步将进一步组织专家对工程进行评估。若不符合设计要求,将监督总承包方全部拆除重建,有关情况及时公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