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上海信息港首页 > 信息资讯 > 财经快讯 > 浏览正文


巨人教育易主 精锐接手能否力挽狂澜?


2019-6-8 21:37:51

 李媛

  随着巨人教育悄然更换LOGO,新晋掌门人精锐教育创始人80后的张熙正式成为巨人教育的总裁,同时也意味着这个曾经属于60后创始人尹雄的巨人教育就此结束。

  已经走过25年历史的巨人教育作为北京教育市场最早的“参赛者”,曾以多样化的培训项目为特色,被称为“教育的百货大楼”。但2018年11月,这样一个家喻户晓的教育品牌,却最终被并购。

  巨人教育前高管王源(化名)告诉《中国经营报》记者,早期的巨人教育之所以能够快速发展,离不开创始人尹雄对人才的重视,这也是巨人教育走向高光时刻的主要“助推器”。但由于战略决策的失误,内部管理问题的频出,最终导致巨人教育人才不断流失,公司利润下滑,随着新一代在线教育企业的崛起,创始人尹雄终于决定把巨人教育的股权让出,自己彻底退出这个行业。

  而精锐教育接手之后,巨人教育无疑成为了其跨出华东、走向全国的“阶梯”,精锐教育方面对记者表示计划在未来五年,达到全国设立500家校区。同时,精锐教育也表示,师资和管理将成为未来最核心的问题。

  曾经的一手好牌

  巨人教育在1994年从北京的一家吉他培训班起步,创始人是尹雄。2004年,在巨人教育迎来企业创办10周年的时候,已经由一所培训机构发展成大型综合教育集团,多样化的培训项目成为了这家教育企业的特色,覆盖K12的各个学科,被业内称为“教育的百货大楼”。

  王源告诉记者,2006年,巨人教育已经可以做到2个亿的流水,利润达数千万元,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巨人”的品牌号召力是绝对行业领先的。

  “巨人教育是北京家喻户晓的教育品牌,2008年之前,在K12这个领域是个泰斗级的企业,除新东方之外排第二,也是最早拿到创投的教育企业,但最终却沦为被收购的对象。”对于巨人教育的没落并被收购的结局,多鲸资本合伙人葛文伟表示非常遗憾。

  在葛文伟看来,巨人教育的发展轨迹与K12行业的发展关系密切。2000年的巨人教育恰巧处在K12行业的黄金发展阶段,大学扩招、城市化浪潮、经济增长加快,都促进了K12行业的发展。彼时以窦昕为代表的细分领域领军人物都在巨人教育供职,名师效应显著;而后巨人教育又拿到了启明创投的2000万美元投资,可谓如日中天,奠定了其在全国K12行业的“老大”地位。

  作为巨人教育的前高管,王源告诉记者,巨人教育早期的成功,与其先天优势不无关系。“巨人教育是依托公办、公立学校起家,相较于其他教育机构依托地铁口等交通要地办学,自然更具优势。”此外,王源表示:“创始人尹雄的人才战略也是巨人教育早期得以快速发展的重要原因。他非常爱才,对于有专业知识的人才非常的尊重,也给予他们在各个领域的发展以很大的空间,这样早期的巨人教育基本就聚集了一批高水平的培训人才。”但实际上,这样的人才战略也给巨人教育的没落埋下了隐患。

  没落的背后

  早期的巨人教育之所以能够快速发展,离不开尹雄对人才的重视,一方面给予他们较高的薪酬和待遇,另一方面给予他们足够的发展空间,在每个不同学科领域的负责人都有着很大权限,这样就充分调动了学科负责人的积极性,迅速发展壮大起来。

  然而,全权放手、各抓一摊、一抓到底的方式,在充分调动学科负责人积极性的同时,也给巨人教育的未来发展留下巨大隐患。 “巨人教育的组织架构其实是不完善的,它有点儿像军阀割据的感觉,每一个部门的负责人,都能够掌握很大的自主权和资源。相当于每一个团队在办机构的每一方面都得到了锻炼,所以哪怕是离开巨人教育,该团队也能够独当一面。”王源表示。

  也正因为此,从2009年开始,巨人教育的一些原始创业者开始“自立门户”。到2011年,巨人教育就被传言“要倒闭了”。连年亏损的同时,2008年曾投资巨人教育的启明创投着急退出。这时,尹雄引入宜信做了管理层回购,解决了危机,掌握了绝对控制权。在2014年7月,巨人教育终于经受不住营收7亿元,亏损2.98亿元,负债8亿元的窘境,被清华启迪持股51%正式控股,创始人尹雄失去控制权。

  事实上,随着清华启迪控股巨人教育,经过一系列的裁员和瘦身,巨人教育曾出现短暂的盈利。2015年,巨人教育取得营收6亿元,实现净利润4500万元。

  然而,启迪为了控制成本,大幅缩减老师薪资,远低于市场价,导致团队再次集体出走。巨人教育在眼看上市无望,积重难返的情况下不得已选择被收购。2018年,数家教育培训机构先后找到尹雄,洽谈收购事宜,其中两家为上市公司。最终,尹雄选定了精锐教育。

  精锐教育能否挽救巨人?

  葛文伟认为,教育品牌累积起来很慢,但衰退周期也很慢。口碑、影响力很重要,精锐上市必须跨出华东区域,进军新市场最快速的跳板就是拿到台阶,巨人教育就是这个台阶,因为它有庞大的学员基础和影响力,缺乏的是精细化管理能力。

  “精锐认为它的精细化管理能为巨人重新输血,巨人教育到现在仍然有相当大的体量,数以万计的学生基础,比精锐从零开始干好得多。”葛文伟强调。

  随着教育行业红利期的衰退,收购现有在局部市场上有影响力的机构似乎成为了必然,朴新教育也是这样。自2014年成立到上市,朴新教育共并购了48个教育培训品牌。

  “随着参培率的提升、资本的加持、政策规范化要求以及以双师模式为代表的新技术应用等多种原因,以新东方、好未来、朴新教育、精锐教育为代表的上市公司开始加速对外扩张和区域并购整合步伐,导致市场集中度逐渐提升,我们预计这一趋势将在未来几年持续下去。” 多鲸资本教育研究院负责人汪恒对记者说。

  在汪恒看来,精锐教育要想成为新东方、好未来这样全国性的机构就必须通过并购。除了巨人教育,精锐教育在扩张路上还收购了华英教育,要想K12线下业务变成全国龙头,并购是唯一的路径。

  记者了解到,在收购巨人教育后,精锐教育和巨人教育采取了独立运营模式,但在其研发中心后台、技术、教育云、教研、师资等方面会打通。同时引入了精锐教育原有的ERP系统,快速对巨人教育的管理体系进行升级。“在过去的半年多时间里,我们对巨人教育原有的业务体系进行了优化,采用多事业部建制,主推巨人学校、小巨人学校、巨人咔咔龙、巨人1对1四大品牌。” 精锐教育方面表示。

  而巨人教育在精锐教育体系中的地位也显得尤为重要。精锐教育方面告诉记者:“我们提出了‘巨人三五战略’,计划在未来五年,达到全国设立500家校区,服务50万在读学生,创造50亿元收入。对此,我们计划投入20亿元,想要实现此战略,在我看来,师资和管理是核心问题,而早在2010年就精心做的精锐大学现已升级为精锐巨人大学,它将成为我们的黄埔军校。”

  对于被收购后的未来,巨人在回复记者采访时表示,未来三年内,双方将依托各自强大的品牌优势和教育资源,并在教学、招生、运营、技术等四大领域全面为城市合伙人提供支持。

  “但是精锐教育接手以后,师资、人才仍然是最大的挑战。除了好未来、新东方完全形成了品牌规模效应,大多数培训机构还是要靠老师。目前的巨人教育团队师资状况并不理想。”王源对精锐的收购表示了一丝的忧虑。

(编辑:上海信息港新闻中心 xxg.sh.cn) 关闭
+ 相关信息咨讯
·五问五答|看忆联eMMC如何赋能智能电视长效稳定
·暑期旅游博物馆热得发烫:门票“一票难求”,广场
·太平人寿副总经理兼江苏分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倪
·小林制药将调查93名消费者死亡详情
·经济日报:个人网贷信息接入征信系统,既是约束也
·证券日报:年末购金热度高涨,2024年仍将是黄金小
·普洱茶第一股澜沧古茶上市首日跌18%:上半年净利
·绿色共赢未来可期 2023中国可持续投资发展论坛举
·华为携手久事体育中心公司发布上海体育场智慧场馆
·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携手英雄联盟开展“美好乡村”
版权与免责声明: 1. 上海信息港 xxg.sh.cn 所载作品均转载自境内其他合法网站,均来自我站会员在线投稿,全部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信息,不代表本网观点,本网不承担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

2. 因难以对所有会员投稿文章事前版权筛查,如因作品内容、版权等被侵权需本网删除的,请根据“避风港原则”在作品在本网发表之日或发现被侵权之日起30日内务必发邮件law###shzx.com(发送时请将###更换为@)书面通知我站,若未书面通知我站不负法律责任。

详细声明请访问>>> 上海信息港网络作品传播权及著作权声明
版权所有 ©2003-2024 上海信息港 上海华易信息港(xxg.sh.cn上海信息港网络作品传播权及著作权声明
上海信息港发布会邀请及刊发稿件 QQ:191646616 微信:newsshcn 商业合作:021-34121912


ICP备案号: 沪ICP备2021019977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