券商中国
记得电影《教父》中那句台词:永远不要恨你的敌人,因为这会影响你的判断力。
几天前,当我读完任正非接受媒体采访的完整文字,对这句话的理解又加深了几个层次。
相信很多人跟我一样,会有一种心潮澎湃之后的平静。一个人究竟需要有怎样的胸怀与格局,才可以做到化惊涛骇浪为云淡风轻呢?读懂了华为和任正非,就不得不感叹,这不仅是个人修为的境界问题,更要具备惊人的预判能力,你看看,不管多险恶的环境,都不出乎他的预料,都在他有针对性的预案之中,只有这样的人和公司才可以处变不惊。
这是真正的强者心态!明明被伤害了,不仅不去恨,而且还赞美甚至感谢“敌人”过往的帮助,相对大洋彼岸的咆哮与恐吓,两者之间格局与气度,高下立判。
这一次,面对美国对华为的横蛮围堵,华为和任正非的表现,可以说让国人从对华为的担心瞬间变为对华为的信心!华为事件虽说是中国科技创新进程中不得不经历的一次重大考验或者说磨难,但是,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如果能够从这个事件中看透西方所谓普世价值的虚伪,警惕国际分工中的陷阱,重新认识科技兴国的战略意义,从而奋起直追,补齐被人卡脖子的科技短板,那么,华为所经历的这一场磨难就不会只有悲壮的色彩,它完全有可能成为一堂绝佳的经典案例,从而增强民族凝聚力,唤醒科技创新潜能,激发国人的爱国之情与强国之志。
任正非的谈话,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巨人的肩膀,当我们站在这样的高度去判断中美之间这场历史性的博弈时,我们的思考会更有理性,也更具有建设性。
正视中美之间的“修昔底德状态”
任正非在接受访问时表示,对于美国封杀华为早有思想准备,事实上也早就开展了技术上的“备战”,这说明他对中美之间的“修昔底德状态”始终保持着清醒的头脑,避免了情绪化。
即使我们不知道将去向何方,至少应该明白我们身在何处。
作为国际关系研究中引用最为频繁的短语,古希腊历史学家修昔底德将“修昔底德陷阱”阐释为:“使战争不可避免的真正原因是雅典势力的增长以及由此引起的斯巴达的恐惧。”他发现了一些历史上最具灾难性和最令人困惑的战争根源的主要驱动力。
正如格雷厄姆·艾利森指出的那样,“在不考虑动机时,当一个崛起国威胁取代现有守成国时,由此产生的结构性压力就会导致不可避免的混乱,这一局面可以发生在任何领域,但在国际事务中这一概念的内涵最为危险。正如修昔底德陷阱最初的实例导致了一场让古希腊为之战栗的战争一样,这一现象在几千年来一直困扰着外交领域,而现在,它更是将世界上两个最大的国家置于一条无人想要的、通往灾难的道路上,但最终它们可能会证明悲剧无法避免。”
五月份开始,中美贸易摩擦的加剧状态似乎被艾利森一语中的。目前世界上最大的两个国家确实走到了“一条无人想要的”贸易冲突道路上了。
除了把华为等公司列入限制名单外,美国还指责中国制造的无人机存在风险,日前还在进一步加大对中国企业的打压力度,对10家中国企业和3名个人实施制裁。
中国商务部新闻发言人高峰就此回应称,中国一贯坚决反对任何国家对中企进行“长臂管辖”。他说,“美方动用国家力量打压中国企业,不仅严重破坏两国企业间的正常商业合作,而且对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安全构成严重威胁。”
高峰表示,美方捕风捉影并不是第一次。拿不出任何具体证据的指控最终损害的是美方自身的信用。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美方这种凭空抹黑、打压中国企业的做法很可能会对美国企业和消费者造成更大损害,也无疑会使包括中国在内的各国企业对美国的营商环境失去信心。
彭博社直言不讳地说,特朗普围剿华为是严重的失策。在与中国围绕贸易及国家安全的斗争中,美国政府有很多合情合理的抱怨,也有各种武器可以用来索偿。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就应该无所不用其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