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北京商报)
想要通过转型医疗服务获得高收益的 恒康医疗 患上扩张后遗症。根据恒康医疗更新2018年财报显示,公司亏损14亿元,也是公司上市以来首次亏损,而前期投资医院,并购而来的子公司业绩不及预期成为公司亏损的重要原因。搭乘政策东风,恒康医疗以大举并购的方式进入医疗领域,并被市场看好有望成为“民营医院第一股”。但在投资周期回报长、人才短缺等背景下,操之过急的发展模式显然难以让恒康医疗取得较好的回报。上市后首亏
根据恒康医疗披露的更新后年报,公司2018年实现营收38.38亿元,同比增长12.92%;亏损14.18亿元,净利同比下降799.09%。北京商报记者梳理历年财报发现,这是恒康医疗上市以来首次亏损。2008-2017年,恒康医疗分别实现净利4451.12万元、4780.54万元、6596.14万元、7134.57万元、7367.24万元、1.7亿元、2.57亿元、3.24亿元、4.04亿元以及2.03亿元。
恒康医疗在财报中提到,公司2018年大幅亏损的主要原因是非经营付现金因素,如资产减值准备7.98亿元,折旧1.96亿元,无形资产摊销和长期待摊费用0.49亿元以及财务费用3.44亿元。
恒康医疗董秘办相关负责人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公司前期投资医院等进行并购,由于收购来的子公司业绩不达标,公司对其进行商誉减值,导致公司2018年业绩亏损。据了解,恒康医疗2018年度计提商誉减值的子公司分别为蓬溪医院、辽渔医院、盱眙医院、广安医院以及恒康源药业(中药饮片)等7家。其中,蓬溪医院、辽渔医院、盱眙医院分别亏损1061.41万元、1887.5万元、5601.09万元。恒康医疗以1.41亿元的对价出售了广安医院 70.0005%股权,低于其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1.75亿元。
恒康医疗的前身是以“独一味胶囊”闻名的甘肃独一味生物制药股份有限公司。2008年,恒康医疗登陆深圳证券交易所,成为甘肃省首家医药类上市公司。在鼓励社会资本办医的利好政策下,恒康医疗开始对公司战略进行调整,向医疗服务领域转型。经过几年的战略调整与转型,恒康医疗目前形成了医药“双轮驱动”的总体战略格局。其中,医疗服务业务涵盖了包括诊断、治疗以及医养等全产业链,药品制造板块拥有中成药、中药饮片等产品。
从目前公布的数据来看,医疗服务板块已经成为恒康医疗主要业务。财报数据显示,2018年,恒康医疗的医疗收入和药品收入分别为31.91亿元、3.83亿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