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洁 吴科任/微信公号“中国证券报”
5月17日,华为海思备胎一夜转“正”刷屏了朋友圈。这其中,有无奈,也让国产芯片股为之沸腾。
过去,很多国产芯片公司往往只能作为整机厂的“备胎”甚至连“备胎”资格也没有,但在供应链风险严峻、中兴华为先后敲响警钟之后,未来国产芯片企业或将赢得整机厂商更多关注目光,半导体国产替代空间广阔。
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5月17日发布了2018年中国集成电路各产业环节的十大(强)公司榜单,其中不乏上市公司或科创板受理企业,他们有的已经跻身世界巨头供应链,有的仍然在“备胎”道路上下求索。未来,中国电子信息产业或许需要给予他们更多机会,假以时日,他们或许会迎来真正的高光时刻。
国产半导体或迎机遇
华为海思“备胎”转“正”,成为5月17日开幕的2019世界半导体大会的热议话题。
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副理事长于燮康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时,对华为任正非在90年代便开始自研芯片的战略眼光表示十分赞赏。
他同时认为,在当前国际环境下,国内半导体产业在某种程度上迎来了发展机遇。“现在中国集成电路产业链已基本建立完整,未来向更高层次发展,需要以应用为牵引,国产产品需要有输出的机会,需要从不完善走向完善的过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