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吴容 广州报道
“童模”被母亲踹打,成为近期热度最高的话题之一,与此同时登上热搜的还包括“野蛮生长”的童模行业。
事实上,大量的童模需求被释放出来的背后,是一个正处在红海的童装市场。二胎政策的放开,以及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长,使得童装市场越来越热闹了,不少老牌服饰也开始纷纷下海童装。中投顾问的报告显示,2017年中国童装市场规模为1597亿元,预计五年内(2017~2021年)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8.05%。
童装本身具有穿着周期短的特点,再加上电商近年来的发展,加快了童装产品的流转速度,线上童装更像是速成的童装(生产周期约为一周),随之网拍童模的需求量逐年递增。据了解,浙江省湖州市织里镇每年童模的需求量在8000人次,从全国童模市场范围来说,已有将近百亿级别的市场,加上衍生的童星培训等,至少为近千亿级别的市场。
童模被虐事件背后,反映出了暴利的童模行业及童装行业背后急功近利的风气。业内人士向《中国经营报》记者指出,按照童装行业的增长体量以及数千个童装品牌的规模,这种风气很可能短时间内难以遏制。目前,童装市场仍然呈现无序、分散、同质化等局面,尤其在线上,借助于电商平台的流量,照搬国外设计速成童装,并依赖于童模卖货。这些不关注自身品牌价值打造的童装品牌,未来发展很可能会因此受限。
电商加剧童模需求
公开资料显示,小小的织里镇上聚集了近1.3万家童装生产企业、7000余家童装电商企业。从最开始只供线下渠道到借助淘宝等电商渠道,2017年,织里童装的线上销售额高达70亿元。据不完全统计,织里每年童模的需求量在8000人次,拍摄量约500万张,而且每年都以阶梯式递增。
童模经纪平台More创始人余文林接受记者采访时曾表示:“中国童装有三大产业聚集地,浙江湖州的织里、福建泉州的石狮、广东佛山的环市三个镇非常知名,几乎囊括中国所有的童装生产。绝大多数淘宝店的服装来自这三个地区。童模是一个很大的市场需求。单单就童模这一块,就有差不多百亿级别的市场。加上衍生的童星培训、亲子旅游、早教、儿童游乐等线下综合服务,至少是千亿级别的市场。”
大量的童模需求被释放出来的背后,是一个正处在红海的童装市场。中投顾问的报告显示,2017年中国童装市场规模为1597亿元,预计五年内(2017~2021年)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8.05%。二胎政策的放开、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长以及年轻父母的时尚追求,使得童装市场越来越热闹了。
与生育政策放宽并行的,是中国电商近年来的大量崛起,百货业受到冲击,服装厂商们的阵地逐渐由线下向线上转移。艾媒咨询的数据显示,2017年移动电商用户规模达4.73亿人,同比增长13.2%。线上母婴消费也进入高速增长期,2015年线上母婴消费规模已达到3606亿元,增长率达到15.5%,预计到2018年我国线上母婴消费将达到7670亿元规模。
童装本身具有穿着周期短的特点。“由于孩子在生理方面的成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