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上海信息港首页 > 信息资讯 > 财经快讯 > 浏览正文


中安民生被查 还有多少公司以房养老旗号非法集资?


2019-4-16 12:08:47

 来源:《中国经济周刊》 记者 谢玮︱北京报道

  4月9日,北京市公安局海淀分局官方微博通报称,针对有投资人举报北京中安民生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及中安民生养老服务有限公司从事非法集资活动的情况,北京市公安局海淀分局已对相关公司立案侦查。

  4月3日,警方依法刑事拘留包括公司实际控制人李某某(男,37岁,黑龙江人)在内的犯罪嫌疑人88人。目前,公安机关正对该案开展工作,后续将依据调查情况及时公布案件进展。

  “中安民生”一事揭开了部分公司打着“以房养老”旗号进行欺诈的冰山一角。

  在相关案例中,老人们多是经熟人介绍,接触到所谓“以房养老”的理财产品:只要押个房本,从借款人处借到几百万,再交给人去理财,一个月就可收取数万元的“养老金”。在高额经济收益的诱惑下,一些老人就稀里糊涂地签署了一堆合同,最终因理财抵押而失去房子。

  新型“房诈”

  早在2017年,北京就有曝出“以房养老”的骗局。2017年7月26日,《人民日报》刊发《谁“偷”了老人的房子?》,报道援引律师的话称,“这就是以‘理财’之名实施的新型‘房诈’,是披着合法外衣专门针对老年人群体的‘银发收割’。”

  家住昌平的唐女士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自己的母亲宋女士就经历了一场“以房养老”的骗局。

  A公司要求宋女士把唯一的一套自住房抵押给了第三人,获得了130万元的贷款。再将抵押贷款得来的资金用于购买A公司的理财产品。宋女士每个月从A公司获得1万多元的“养老金”改善生活。但宋女士却不知道,这130万元的贷款最终由她来背负,每月需要向抵押的第三人偿还2万余元。

  几个月后,宋女士就再没拿到过A公司承诺的“养老金”了。而且,出借方还不断地打电话来催还款,否则要将宋女士的房子拍卖。

  “我母亲心梗去世后,我们才发现她自己偷偷把房子抵押给了个人,购买了这个产品。”唐女士说,发现这一情况后,家里人前往A公司进行沟通,对方同意终止合同。唐女士自己与第三人协调,提前偿还了100多万元的贷款,但A公司却一拖再拖,理财本金迟迟不见归还。

  唐女士向记者介绍,自己与A公司负责人进行沟通,但对方一直爱搭不理,后来家附近的A公司业务点也人去楼空。多位像唐女士母亲那样上当受骗的老人们去北京昌平公安局报案,但由于人数不够无法立案,最后只能由昌平经侦大队备案。


(编辑:上海信息港新闻中心 xxg.sh.cn) 关闭
+ 相关信息咨讯
·五问五答|看忆联eMMC如何赋能智能电视长效稳定
·暑期旅游博物馆热得发烫:门票“一票难求”,广场
·太平人寿副总经理兼江苏分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倪
·小林制药将调查93名消费者死亡详情
·经济日报:个人网贷信息接入征信系统,既是约束也
·证券日报:年末购金热度高涨,2024年仍将是黄金小
·普洱茶第一股澜沧古茶上市首日跌18%:上半年净利
·绿色共赢未来可期 2023中国可持续投资发展论坛举
·华为携手久事体育中心公司发布上海体育场智慧场馆
·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携手英雄联盟开展“美好乡村”
版权与免责声明: 1. 上海信息港 xxg.sh.cn 所载作品均转载自境内其他合法网站,均来自我站会员在线投稿,全部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信息,不代表本网观点,本网不承担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

2. 因难以对所有会员投稿文章事前版权筛查,如因作品内容、版权等被侵权需本网删除的,请根据“避风港原则”在作品在本网发表之日或发现被侵权之日起30日内务必发邮件law###shzx.com(发送时请将###更换为@)书面通知我站,若未书面通知我站不负法律责任。

详细声明请访问>>> 上海信息港网络作品传播权及著作权声明
版权所有 ©2003-2024 上海信息港 上海华易信息港(xxg.sh.cn上海信息港网络作品传播权及著作权声明
上海信息港发布会邀请及刊发稿件 QQ:191646616 微信:newsshcn 商业合作:021-34121912


ICP备案号: 沪ICP备2021019977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