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之声
电子烟点燃了中国创投圈。2018年,10多家投资机构抢滩电子烟项目,到2019年第一个月,就有两家创投机构对电子烟企业完成千万级的融资。忽然间,电子烟行业成了风口。
资本的疯狂
当韩力发明电子烟的时候,他大概怎么都想不到十几年后,自己的发明会成为中国创投圈关注的焦点。
2003年,中国药剂师韩力发明了第一款基于尼古丁的电子烟产品“如烟”,两年后,“如烟”电子烟产品成为行业领头羊,开始向海外出口。虽然之后经营出现问题,被帝国烟草公司收购,但如烟的败退并不代表电子烟全线溃败,相反,在各大烟草巨头纷纷加入研发队伍之后,电子烟从如烟独家猛增到466个品牌,2016年全球电子烟市场规模达71亿美元,2018年超100亿美元,全球用户近4000万。
在国际市场热火朝天的同时,国内市场也不甘落后。2018年,国内有十几家电子烟公司获得了包括了IDG、真格基金这类明星投资机构的青睐。此外,2019年不足一个月的时间内,就已有两家电子烟企业宣布完成千万元融资。在这波创业潮中,锤子科技001号员工朱萧木、滴滴前高管汪莹、同道大叔创始人蔡跃栋、视觉志创始人沙小皮等争相杀入电子烟赛道。
(据不完全统计,近几年电子烟项目融资表)
在商业利益的驱动下,不少上市公司也涉足电子烟领域,例如上海绿新、亿纬锂能(28.240, -0.32, -1.12%)、东风股份(13.800, -0.20,-1.43%)等。
为什么是“电子烟”?
有利可图是吸引创业者的首要原因。根据P&S Market的预测,2023 年全球电子烟市场有望达到480 亿美元,年均复合增速将超过25%。中国拥有超过3亿烟民,但相比美国超过13%的电子烟烟民比例,我国电子烟渗透率仍不到1%——无论从烟民基数还是产品渗透率来看,国内电子烟市场都拥有千亿级别的发展潜力。
除了市场潜力巨大以外,电子烟本身的低成本高利润,也是让各个资本方争相追逐的原因之一。有电子烟从业者透露,在电子烟行业,投入500万元左右就可建立一个品牌,走礼品市场或是走代理直销渠道,年销售量达到1-2万支,就能赚取200万元左右的利润,利润率可达60%。在众多投资机构的加持下,这一创业门槛并不高。
而除了创业门槛外,电子烟的技术门槛,也同样不高。国内90%的电子烟生产地在深圳,其中,电子烟里的“烟弹”,生产器具和组装一般采用代工生产的模式,技术含量较低。最便宜的代工,基本30元左右就能生产一套器具。
此外,国内电子烟监管还几乎处于空白状态,大多数国内创业公司范围都不在传统烟草管控范围之内,电子烟作为一种电子产品进行出售。虽然部分场合对电子烟进行管控,但仍不足以撼动电子烟市场。
“315”之后,行业“凉了”?
“315”晚会曝光了电子烟烟油问题之后,最先作出反馈的是电商平台们。在“315”晚会电子烟部分播出后,苏宁、天猫、京东等电商平台上基本上已经搜不到关键字“电子烟”。虽然在3月16日,大部分电商平台已经“解禁”,但截至发稿前,记者在苏宁搜索“电子烟”,仍然没有结果。
不过,当记者搜索以“烟”为关键词搜索时,搜索结果里出现了大量电子烟商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