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玉芳
3月中旬大连农商行公布《2019年同业存单发行计划》(以下简称“发行计划”)显示,截至2018年9月末,该行资本充足率、一级资本充足率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已全面低于监管指标。
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9月末,大连农商行不良贷款余额54.29亿元,其中涉农贷款余额37.39亿元,占比近69%,涉农贷款不良率达6.85%,非涉农贷款不良率3.1%。
与此同时,近来大连农商行频因信贷业务被监管处罚,仅2月份以来该行就因信贷管理不到位等事项违规收到地方监管局5张罚单。
业内分析认为,农村金融机构的小微、“三农”业务发展不仅受外部因素影响,也与其自身内部治理和风控水平有很大关系,要强化精细化内部管理和全流程化的风控管理,提升风险管理水平,才能实现业务发展与风险控制的平衡。
资本充足率低于监管线
近年来,大连农商行资产规模增速稳定,但2018年前三季度下降明显。
据发行计划和2018年三季度报告显示,截至2018年9月末,大连农商行资产总额1013.58亿元,较2017年年末降幅达5.47%。
对于资产规模下降的原因,《中国经营报》记者向大连农商行发送了采访函,但截至发稿前仍未收到明确回复。不过大连农商行在发行计划中指出,该行资产主要由贷款、同业款项及投资了资产构成,其中贷款及垫款净额513亿元,占比50.61%,较2017年年底减少近39亿元。
数据显示,截至去年9月末,该行生息资产990.25亿元,占比94.34%,较2018年年初下降0.61个百分点;非生息资产59.46亿元,占比5.66%,较2018年年初增加3.65亿元。
贷款规模下降的同时,大连农商行资本充足率承压,三项资本充足率指标均已低于监管要求。根据要求,2018年末,系统性重要银行资本充足率、一级资本充足率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分别不得低于11.5%、9.5%和8.5%,其他银行在这个基础上分别少一个百分点,即10.5%、8.5%和7.5%。
数据显示,大连农商行资本充足率2015年以来持续下降,截至2018年9月末降至9.25%,较2017年年底下降2.29个百分点;一级资本充足率、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整体呈下降趋势,截至2018年9月末,上述两项指标均为6.82%,较2017年年底下降2.28个百分点。
大连农商行在发行计划中指出,由于经济复苏迹象不明显,信贷资产质量持续劣变,不良贷款反弹,导致贷款损失准备缺口增大,对资本产生一定的消耗;2018年该行通过留存利润的形势补充资本,但对资本的补充作用有限,随着业务发展及资产质量继续下行带来的拨备覆盖率下降,该行面临一定的资本补充压力。
从业绩表现来看,近年来大连农商净利润收益保持稳定增长。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9月末,大连农商行实现利润总额3.64亿元,年化后同比增加2.13亿元;实现净利润2.83亿元,年化净利润同比增加2.42亿元。
大连农商行在发行计划中表示,得益于资产配置的调整,该行金融机构往来净收入和贷款利息净收入同比增加。
联合资信发布的《大连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2018年跟踪信用评级报告》(以下简称《评级报告》)也指出,由于区域经济增长乏力,受企业经营情况影响,贷款的违约风险上升,为提升全行资金收益率,大连农商银行调整资产配置,减少同业融出规模,增加对债券的投资力度。
从营收情况来看,大连农商行投资收益占比较高。2018年三季报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9月末,该行实现营收14.1亿元,其中利息净收入3.2亿元,投资收益10.3亿元,占比73.05%,占比较2017年年底上升3.77个百分点。
联合资信在《评级报告》中指出,大连农商银行收入结构中投资收益的贡献度继续呈上升趋势,利息净收入持续下降,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是由于区域经济增长仍表现较乏力状态,传统信贷业务风险事件频发,信贷业务增长放缓;二是受净利差收窄以及自身业务结构的调整,大连农商银行资金投向收益率较高且流动性较好的债券,并持有较大规模的理财产品。
涉农不良贷款占比近7成
尽管净利润稳步增长,但相比而言,2018年前三季度,大连农商行不良贷款余额和不良率增幅较快。
大连农商行在发行计划中指出,2018年该行通过留存利润的形势补充资本,但对资本的补充作用有限,随着业务发展及资产质量继续下行带来的拨备覆盖率下降,该行面临一定的资本补充压力。
资产质量持续下降。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9月末,大连农商行不良贷款余额54.29亿元,较2017年底增长26.99亿元;不良贷款率9.95%。
不良增幅远超逾期。大连农商行在2017年年报中曾指出,2018年主要经营目标是贷款不良率控制的5%左右,拨备前利润达到5亿元。
不良“双升”的同时,大连农商行拨备覆盖率也呈现“三连降”。2016年至2018年9月末,大连农商行拨备覆盖率分别为162.19%、103.86%、56.02%,降幅较大。其中,截至2018年9月末,该行拨备覆盖率已远低于监管要求。
大连农商行在发行计划中指出,不良贷款率反弹、拨备覆盖率下滑,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是不良贷款中涉农贷款比重大;二是区域经济下行间接影响信贷资产质量。
某股份制银行广东地区支行负责人告诉记者,近年来宏观经济形势恶化,企业违约风险上升,2018年情况加剧,西北、东北地区的中小企业环境更加恶劣,我们银行在这些地区的业务已经被列入重点监控范围,加强对当地企业经营状况的监控跟踪,防范风险。
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9月末,大连农商行涉农贷款余额为337.01亿元,占全部贷款比重61.78%,其中涉农贷款不良余额37.39亿元,占全部不良余额比重68.87%,涉农不良率6.85%。
大连农商行指出,受近两年大连地区自然灾害频发影响,该行涉农贷款不良率持续走高。
大连农商行在发行计划中指出,将2019年 不良贷款攻坚年,将不良率攻坚目标锁定在5%,并同时力争拨备覆盖率回升到100%以上,预计2019年通过多举措压降不良贷款20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近来大连农商行频因信贷业务被监管处罚。记者从中国银保监会官网公告初步统计发现,仅2019年2月以来,大连农商行被开5张罚单,贷款实际用途管控不严格,贷后管理不到位等信贷业务违规成重灾区。
中国小额信贷联盟理事长、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杜晓山表示,从农村金融机构资产质量情况来看,江浙广东地区的农商行是最好的,西北及东北地区的农商行相对较差,除了地域外部环境因素外,还与农村金融机构自身管理机制、风控水平有很大关系。
农村金融机构支农支小符合政策的发展趋势,但也要求机构本身必须提升其风险管理和内部治理水平,实现内部管理的精细化和风险防范的全过程,以更好地防范风险、支持小微和“三农”业务。“不过监管从考核层面也在进行调整,不是仅仅看业绩考核指标,还要结合具体业务指标综合考评。”
杜晓山还补充到,政府和监管层面也需要完善其他风险补充体系的建设,对于不可抗的天灾人祸等外部因素,进行风险补偿,同时完善保险、再保险制度,加强银行、保险、基金等各类金融机构互相风险分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