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度地产
从1983年确定至今,俗称“3.15”的“国际消费者权益日”已经陪伴着我们走过36个年头了。对于普通消费者而言,“3.15”维权是一年一度的提醒和庆典;对当事人而言,维权却是一个艰辛而漫长的过程,即使努力了也未必有结果。
90度地产曾先后调查过“买房人胜诉追不回房款”和“海南万宁强拆报道”等维权事件,如今业主群里时常还会响起提示音,维权或是无果,或是执行遥遥无期。
和消费者求告无门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骗术、欺诈手段的不断升级。在房屋租赁、使用、交易的过程中,出现了针对不同年龄、不同群体的定制陷阱,消费者可谓防不胜防。这些新手段为何会出现?又该如何应对和破解呢?本期我们共同讨论一下3.15楼市的维权之道。
老年人防骗指南:
以房养老?以铺养老?小心套了房子就跑
什么是“以房养老”?简单讲就是拥有房屋完整、合法产权的老人,把自己的房产抵押给金融机构或保险公司,以获取长期、持续现金收入的反向抵押方式。“以房养老”最核心的初衷是变固定的大宗资产为持续、稳定的现金流,用于提高老人晚年的生活质量。但骗子们正是利用老人的这一点期许,下套圈走老人的房子。
据某不愿透露姓名的网友提供的消息,最近北京又发生一起打着“以房养老”幌子的骗局。具体操作是:先用高收益诱骗老人用房子进行抵押贷款;再将抵押后的资金转入自家投资公司账户;同时按月返还老人投资收益,一两万起步,最高可达数万元。
最初的几个月,一切都看似正常。可没过多久,投资公司就宣布破产,负责人也人间蒸发,涉及的上千套房子抵押出的几十亿资金已经不知去向。当房屋抵押的债主催房主还钱时,老人们这才发现问题,但投资公司已人去楼空,摆在老人面前的似乎只有两条路:要么眼睁睁地看着房子被收走,要么替投资公司扛下烂账继续还款。
用“以房养老+骗局”的关键词在百度搜索,可以检索出271万条信息。由于房产抵押涉及金额普遍较高,动辄数百万,所以相关的新闻标题,普遍触目惊心:比如“北京60多人陷入“以房养老”骗局,涉及175套房产”、“47户老人被骗上亿元,仅2户追回房产”等。
以铺养老的套路,和以房养老非常相似。都是暴利诱惑在先,套取房款在后。以江西某地的无良小型商铺开发商为例,他们会把总价50万左右的商铺推荐给不懂投资的老人,承诺代其出租、管理,合同以10年为期,约定每年返给业主年租金5万元和8%的投资回报率近4000元,相当于一年回报54000元。
可实际上按照建设部2001年6月1日实施的《商品房销售管理办法》第十一条规定,“房地产开发企业不得采取售后包租或变相售后包租的方式销售未竣工的商品房)。果不其然,投资商铺的老人半年收到包租的租金仅有400元。开发商解释是“合同有写,返给业主的租金是我们租出去的实际租金,目前商铺尚在发展期,如果租金太高,没办法招商”。这其实是一种变相的资金套牢,因为按照半年租金收益400元计算,业主收回房款需要200年,相当于这辈子都没法回本。
中年人防骗指南:
和开发商、中介见招拆招 魔鬼藏在细节里
人到中年,完成了早期的积累和沉淀,下半场的话题往往与房有关。无论是从开发商手里买新房,还是通过中介买二手房,都是一个格外需要小心、谨慎的过程。仅以小小的“车位”为例,买新房的小悦和二手换房的Alex,都在经历着各自的苦恼。
青岛女孩小悦,毕业后举全家之力,在青岛某名为“朗园”的项目购入了一套两居。当时项目正值首次开盘,为吸引购房者关注,推出了开盘当天成功选房的客户可享受3万元购入一个车位使用权的优惠活动。一看只需预付3万元就可以得到车位,很多业主在签购房合同的同时也交了“车位预付款”。当时大家并没有意识到,收据上标注的“诚意金”三字意味着什么。
如今到了该交付车位的时间,开发商表示车位有限,还需重新摇号。全体想要车位的业主都可以参加:此前没交“诚意金”的业主如果摇到号,将以6万元的价格支付并得到车位;此前交纳了“诚意金”的业主,如果摇到号,就能拿到车位,摇不到号,就退还当年3万的预付款。交纳了“诚意金”的业主们,认为摇号存在很大猫腻,开发商当年的行为是虚假宣传,并表示不接受退款,希望能按照约定给予车位。而目前开发商规定的“摇号”已经结束,尚未出“结果”。面对业主的多方维权,开发商也没有回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