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晓炼:发挥政策性金融主体作用
撬动更多资源推进“一带一路”建设
⊙记者 金嘉捷
近年来,金融监管从分散走向协调联动,从微观审慎走向宏观审慎与微观审慎并重,金融机构也在逐步适应更完善的监管框架。作为一名金融老兵,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进出口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胡晓炼对行业发展有着独到的理解。
“金融监管的目的不是管制金融资源、控制金融机构具体经营活动,而是着眼于建立更加协调、中立的监管制度,促进金融市场作用充分发挥,让金融主体的活力竞相迸发。”胡晓炼接受上证报记者专访时表示,无论是防风险还是稳增长,金融主体自身作用的发挥都至关重要。
2019年,进出口银行将继续坚守支持实体经济的本源,形成更加完善的“一带一路”金融支持服务体系,护航企业“出海”。“以政策性金融之力,激发市场之活力。”胡晓炼称。
金融监管要能激发主体活力
“金融监管改革,应该从行政管控转移到规则的制定以及规则执行的监督上,而不是由政府部门来控制机构的具体业务活动、经营事项。”胡晓炼认为,金融改革应着力于增加金融主体活力,要尽快把国有金融资本管理制度的改革措施落到实处。
清晰明确的规则和严格准确的执行,是金融监管改革的重要方面。胡晓炼认为,应以监管法制规范约束经营主体,引导金融机构不断完善公司治理和内部控制,依法合规稳健经营,“要增强立法规则的时效性,要跟得上金融创新的步伐,也要对接得上国际标准。”
在执行过程中,监管尺度的一致性和连续性需尽量保持。连续性的政策能给市场长期稳定的预期,有利于发挥主体活力。“还要进一步加大与市场的沟通,将市场影响评估作为制定实施监管政策的必经程序。”胡晓炼认为,“充分关注对金融机构经营行为和风险状况的影响,善于运用市场力量和经济的自我调节与修复机制,激发金融主体的内生动力,促使其自我调整风险偏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