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21财经APP 钟鸿钧
今天,政协委员、现社科院院长谢伏瞻在两会小组讨论中提到,要想推动国企“混改”,就不应该把国有企业不分类别简单用同一个尺子去衡量。对于国有相对控股或参股的非中央管理的企业,应该取消管理层薪酬限制,通过盈利目标来有效激励管理层。
而就在昨天,2019年3月5日,中国最具争议性,也是改革以来最著名的国企企业家代表之一,褚时健先生与世长辞。
毫无疑问,褚时健先生是卓越的企业家代表,他具备一切优秀企业家必备的坚毅、执着、富有远见、勇于承担风险等素质。他不仅创造了“红塔山”这个知名品牌,还秉承企业家精神在晚年摸索新的农业产业化模式。作为企业家的褚时健,和他的企业家精神,有很多文章纪念和讨论。
在我看来,褚时健先生留给我们的意义,除了褚时健先生的企业家精神和创新精神外,更有价值的,是其在红塔集团的经历对今天国企改革的启示。褚时健先生作为一位国有企业管理者,所经历的国企改革问题在今天仍然存在。所以我们应该思考褚时健先生的经历对国企改革的启示,尤其是在国有企业的改革过程中,我们如何去合理衡量和评估管理层为企业创造的价值,并给予合理的激励?
褚先生是改革开放和国企改革的先行者,他1979年担任玉溪卷烟厂厂长后,锐意改革,大胆买入国外先进设备,同时极力改善员工待遇,帮助员工解决住房问题。在今天看来,褚先生就是党主张的“尊重科技,尊重人才”的坚定践行者。
褚先生在玉溪卷烟厂的实践,佐证了改革开放的正确;他在烟厂的经历,则揭示了国企改革的必要。
在这四十年的经济改革过程中,中国成长了一大批优秀的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与此同时,由于激励和外部环境等多方面的原因,中国仍然有相当多低效率的国有企业。这些企业消耗了大量宝贵的资源,影响了中国的经济增长。中国经济要取得长久更高效率更高质量的发展,就必须充分借鉴这些优秀的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的管理经验和治理制度。
今天中国经济转型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就是如何提升企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