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零号财经
沈南鹏说,做投资不是每一笔你能够赚的钱都要去赚,所以自己只投出半个互联网。
那么,作为千亿帝国的掌舵人,中国风险投资的风向标的他,又有着怎样的投资心得?
过去几十年最重要的判断——做多中国
我曾经是一个互联网领域的创业者,今天也还是一个创业者,是投资领域的创业者。我们这个行业其实永远充满遗憾,比如说对京东的投资,我们只投了1亿多美元,为什么没再投4亿美元?
太多让人反思的机会,有很多对自己不满意的地方,每年都会发现做了不少错误的判断,这也是这个行业特别有意思的地方——你只要愿意学习,愿意在成功和失败案例中去总结归纳,每个人都有可能提升自己的投资能力。
过去几十年我做对了一个很重要的判断Long China(做多中国),20多年前很多人真的不那么看好中国,有各种担忧,但如今来看,凡是做出很大事业的中国企业家,他们身上都有一个共同的特性就是‘Long China’。
同时,我是非常乐观的,特别是在情况不那么明显利好、或者市场比较低迷的时候,始终保持乐观。记得我刚进华尔街时,当时有不少人都说华人很难在主流金融界混出来,确实也对。但没想到两年后,由于外资投行到中国开拓内地市场业务,我们的角色就可以发挥出来了,有了一席之地。
我总是怀有一颗好奇心。不管当初进华尔街还是后来创业、做投资,我都保持着好奇心,觉得做这些事本身很有意思:我会想为什么这么多公司能成功?原因是什么?有时候在你理性的思考之外,必须要有那么一点冲动,一点激情,承担一定的风险,这时的判断标准就来自于你的第六感。
做投资没有选择,只能逼着自己不断思考两年、三年、五年以后的行业发展会怎样。有时候,我们可能做不出一个特别完美的判断,那就尝试做一个判断,然后在这个行业里做出一步到两步的布局,这是作为风险投资人必须有的判断,哪怕当时给你的数据并不充分。
从携程创业到管理红杉资本,虽然两种公司的形态很不一样,前者的管理核心是CEO,加上高管团队。但在创投行业和PE行业,很重要的理念是合伙人文化,靠一批有共同理念的人走在一起,靠共同的智慧做出更接近准确的判断。
两者间有一点是相通的,那就是怎么能够以人为本、发挥每个人的长处、同时给每个人很好的激励机制。当然,我们有自己的投资逻辑。
坚信下一次投资是最好的
投资项目看中“中国消费”。当代资本一般都比较看好新技术与新经济,在美国硅谷,投资家们都将精力关注在所谓技术革新上。
但在中国,体现的则是另外一个场景:能够有爆炸性成长的行业非常多,并不仅仅局限于互联网、软件等行业。中国软件(28.710, -0.22,-0.76%)行业的增长可能还比不上一些所谓的传统行业。
比如中国的体育用品市场,我们肯定认为它是一个很传统的市场,但它每年的增长率远远超过软件行业。哪些属于传统行业,哪些属于新兴行业?对我们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些行业有没有爆发性、前瞻性的变化,我们关心的是行业变化的格局,而无需去定义传统与非传统。
在很多地方我们借鉴海外的商业模式与技术,但我们的立足点一定在中国。选择投资对象时,我们很少投资那些主要以海外市场为主的企业。为什么呢?因为,中国才是最有吸引力的地方,某种产品只要能够在中国被大家所欢迎,那它的增长潜力将非常非常大。“中国制造”是将生产的产品卖到海外去;而“中国消费”就是生产自己的品牌,在国内消费。
坚守下一个投资是最好的。对于中国人来说,尤其是企业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