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上海信息港首页 > 信息资讯 > 财经快讯 > 浏览正文


乡村民宿蝶变:深山老林里 究竟藏着怎样的致富密码?


2019-2-8 14:55:57

 文/《瞭望》新闻周刊记者 徐欧露

  打开卧室窗户,是无垠平畴,远山如黛,近水含烟。一壶清茶,三两好友,樵舍弥香。

  对现代人而言,如果有一个地方只需在网页上轻点“预订”,就能圆梦“诗和远方”,那很可能是民宿。

  当个性化的旅游者已不再满足于打卡景点,希望融入当地生活,当深度游渐成潮流,这种区别于传统标准化酒店,能提供个性化、多元化服务的住宿形态的兴起,就不难理解了。

↑ 浙江省杭州市临安区河桥古镇夜色中的民宿“初忆小院”  徐昱摄↑ 浙江省杭州市临安区河桥古镇夜色中的民宿“初忆小院”  徐昱摄

  据原国家旅游局发布的《旅游民宿基本要求与评价》,旅游民宿是指利用当地闲置资源,民宿主人参与接待,为游客提供体验当地自然、文化与生产生活方式的小型住宿设施。包括但不限于客栈、庄园、宅院、驿站、山庄等。

  这是一个按下发展快进键的产业。调查显示,2017年我国民宿消费规模达200亿元,预计到2020年,我国乡村民宿消费将达363亿元,年均增长16%,远高于同期国内旅游消费年均8%的预计增速。

  由“吃饱睡好,拎包就走”转向归园田居,民宿已经不仅是旅途驻足之地,它承载的还有探索、乡愁,以及城镇化进程下“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的精神羁绊。

  作为旅人借宿的产物,民宿自古有之。但成为一门与旅游相关的生意,要从上世纪80年代说起。

  彼时,花卉种植专业村四川省成都市郫都区农科村远近闻名,客商、 市民络绎不绝。逛累了,没有旅馆,就在农户家食宿。不承想,这种住宿业的拾遗补阙,成为农家乐的萌芽。

  此后农家乐在全国乡村迅速复制。本地村民利用自己的生活空间,提供床位和农家餐饭。但很多并非以此为主业,前期投入少,缺乏自身特色,卫生条件不高,盈利水平普遍较低。

  新世纪伊始,丽江、大理、周庄等古城古镇旅游渐盛,依托乡村景观、自然风景及文化资源的民宿客栈随之兴起。外来者经营、专业化运作、富于文化特色,成为这个阶段民宿的三个特征。

  外来经营者越来越多,有时尚理念、市场嗅觉的城市精英出于“情怀”开始耕耘于此。他们结合民俗特色对民居重新设计装修,大到房屋架构小到池阶花草都经过精心安排。无论经营管理还是营销推广,均由专业人员负责。

  提供的产品也不再限于食宿,还有乡土人情、生活方式、返璞情怀和兴趣雅好。游客可以在丽江民宿的“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里品白族传说,或在老北京四合院里听墙外吆喝四起,把心事付诸远方的鸽子哨。

  随着文化特色成为游客深度游的重要需求,“小而美”的民宿愈加向个性化、精品化、高端化发展。

  2002年浙江省湖州市莫干山中一座名叫“颐园”的老宅得到重新开发。5年后,南非人高天成(中文名)骑游于此,叹于美景,创建精品民宿“裸心乡”,成为此地首家“洋家乐”。莫干山自此与现代民宿连在一起。

  得益于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周边消费者的成熟、地方政府的助推,几年之内,莫干山已成为行业旗帜。不同于以往的农家乐、客栈,这些民宿以高端、精品为卖点,一些民宿室外泳池、跑马场、娱乐设施一应俱全。

  事实上,在民宿产业发育程度较高的江浙、云南等地,民宿早非景区附属品,越来越多的人愿意“为一间房,赴一座城”。有人千里迢迢赶到安徽黟县,花费上千,只为住一晚由废弃猪圈改造而来的“猪栏酒吧”。还有民宿身藏深山,只为观云,却实现100%的入住率。很多精品民宿的定价赶超五星级酒店,一张床一年产生的税收达十几万元。2015年,莫干山民宿创造了3.5亿元的经济收入,被视为民宿经济崛起的标志。

  不论是何种形态,随着过度饱和的民宿行业进入“洗牌期”,同质化严重、落后的业态或逐渐淘汰,或向个性化、特色化升级的趋势越来越明显。

  中国旅游协会民宿客栈与精品酒店分会发布的《2017年民宿产业发展研究报告》显示,品牌化、规模化、标准化成为民宿产业新的发展关键词。

  部分“头部”民宿已跨过家庭作坊,转向公司化、品牌化运作。一些地方民宿呈现集群化发展,以集群的方式聚合成多业态的闭环生态圈。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投资主体多元、投资开发形式多样,一些地方正形成完备的民宿行业产业链,从民宿融资平台、管理平台、预订平台,到民宿相关培训、网红体验师职业群体。

↑ 苏州市吴江区同里古镇的一处民宿,游客在喝茶休闲 李博摄↑ 苏州市吴江区同里古镇的一处民宿,游客在喝茶休闲 李博摄

  用“蜕变”形容数十年来民宿变迁,并不为过。从提供食宿到售卖情怀和文化体验;从农家乐到精品民宿,再到集群化发展;从个体农户家庭增收到乡村经济发展的新支柱;从一种住宿形态到满足人们在城镇化浪潮下无法割舍的“乡愁”,再到如今成为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助力。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出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2017年和2018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都提出发展乡村民宿。

  作为一种利用闲置资源、投资规模小的住宿形态,民宿降低了旅游住宿业的进入门槛,加之在线短租平台迅速扩张、地方政府大力支持,使民宿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

  就提高收入水平而言,与乡村旅游结合,发展民宿已成为不少地方脱贫致富的新抓手。在安徽黄山,大批以田园风光+徽州文化村落为特色的民宿初步形成了产业集聚,当地有超过10万农民从事以旅游为主的第三产业,人均年收入超8000元。民宿产业已经成为当地乡村产业兴旺和农民增收致富的新增长点。

  就产业振兴而言,发展民宿旅游将从产品供给侧出发,推动观光游向休闲度假游、门票经济向产业经济的转变。发展民宿还将衍生大量配套产业,如娱乐、疗养、体育、创意农业等,形成产业生态系统。

  以莫干山为依托,周边相邻村镇已发展出以生态文化、农耕文化为主的国际化休闲度假产业。“民宿+户外运动”“民宿+非物质文化遗产”等多行业融合的“民宿+”经济日趋完善,为当地经济发展带来新机遇。

  就生态宜居而言,民宿发展依托于秀丽的自然风光、和谐的乡土人情,修护生态成为多地发展乡村旅游和乡村民宿的规定动作。在乡村旅游发达地区,厕改、垃圾分类得到率先执行,交通系统、建筑风貌水平等不断提升。

  民宿的无序发展也可能给生态带来负面影响。云南大理洱海曾是全国有名的民宿聚集地,但沿岸粗放式管理的民宿和餐饮给生态环境带来不小的破坏,当地政府为整顿业态付出巨大代价,给行业发展敲响了警钟。

  就乡村文明而言,民宿直接起到发掘、传播本地文化的作用。并辐射带动当地工艺、建筑、民俗、饮食等一系列传统乡村文化的复兴。

  在婺源,通过捐资认养、产权置换等模式,大量古宅被打造成“外面五千年,里面五星级”的精品民宿,走出一条利用老宅发展旅游,利用民宿保护老宅、振兴传统文化的路子。

  随着民宿从野蛮生长向有序发展过渡,人才回流以及随之而来的全新管理理念、生活方式的注入,乡村治理也将不断得到完善。

  不论是作为传承乡村文明的载体,还是让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桥梁,民宿都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而如何实现规范化发展、如何培养健康的行业生态,使民宿继续为乡村振兴做出应有贡献,探索还在路上。

  变“下山脱贫”为“上山致富”

  文/《瞭望》新闻周刊记者 方问禹

  屋外云雾缭绕,屋内书香满室。平民书局2018年底的一场田园诗会,吸引了多位朗诵爱好者。

  平民书局位于浙江省丽水市松阳县四都乡陈家铺村,海拔约800米。这家开在山间民宿群里的书店,不到半年就位列“2018年度中国最美书店”。每天都会有很多年轻人开几小时的车来书店打卡。

  而在10多年前,因为山高路远,这里曾日渐凋敝。作为“整乡搬迁,下山脱贫”的对象,四都乡2003年以来陆续有1462人享受“下山脱贫”政策,住进了县城周边的安置小区,还有一些村民离乡谋生。

  今日四都乡“回流”的热闹景象,与松阳县保护传统村落的努力息息相关。近年,松阳县通过“拯救老屋行动”、开展传统工匠培训等措施,使依山而建的连片传统村落焕发生机——迄今,松阳县已有75个村进入国家公布的“中国传统村落”名单,成为长三角地区拥有中国传统村落最多的县。

  以老屋修缮为切入口,破败的乡村房子修旧如旧、变身为有现代居住功能的民宿,既留住了中国传统村落的风貌文脉,更为山村发展注入新动力。《瞭望》新闻周刊记者获悉,据不完全统计,近3年,四都乡已完成外来工商资本投资1.4亿元,本乡村民投资3000余万元,吸引返乡村民200多人、新乡贤50余人,2018年的旅游总收入超过2600万元。

  从“下山脱贫”到“上山致富”,深山老林里的民宿,究竟藏着什么样的致富密码?

  山是“江浙之巅”,海拔千米以上的山峰超过3500座;水是“六江之源”,瓯江、钱塘江、飞云江、椒江、闽江、赛江四向奔流。1.73万平方公里的浙江省丽水市,是华东地区的生态屏障,也曾是浙江省内的经济后发地区。村民感叹,延绵的群山,阻断了他们的致富梦想,于是大伙为脱贫下山,山村逐渐冷清。

  近年,越来越多的农民选择重返山林、把老屋变成民宿,不少年轻人也热衷返乡下乡、经营山沟沟里的“诗和远方”,山景逐渐让人看到了“钱景”。

  丽水市农业农村局数据显示,2018年该市4000余家农家乐民宿经营户(点)共接待游客3451万人次,实现营业总收入41亿元,分别同比增长24%、33%。

↑浙江省杭州市临安区的乡村民宿——“慕仁民宿”迎来一批外国友人 徐昱摄↑浙江省杭州市临安区的乡村民宿——“慕仁民宿”迎来一批外国友人 徐昱摄

  从下山到上山,从脱贫到致富,以民宿为载体枢纽,丽水走出了一条向山而生、变劣势为独特优势的发展道路,为丽水农民致富带来重要增量。2018年,丽水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9922元,比上年增长10.2%,增幅在浙江省设区市中排名第一。这也是丽水农民收入增幅连续第十年排名全省第一。

  民宿这种扎根山水、呼吸自然、吐纳文化的住宿方式,给山村带来了游客,而当山村有了游客“流量”,传统农业也获得了提升附加值的机会。

  在浙江省台州市天台县南屏乡下张村,一层叠一层的山地里,不少高山蔬菜还挂着果。去年夏天,这里的茄子卖给游客,零售价格超过10块钱一斤,种一亩山地收入超过9000元。因为种地效益好、连年看涨,当地不少农民复垦了山上撂荒的耕地。

  天台县南屏乡党委书记谷峰介绍说,因为进山的城里人多了,当地农业新业态层出不穷,其中“认购认养认种”农业做得风生水起,认养“够周猪”、“小狗牛”、山羊等特色家畜,认购石斑鱼、土鸡蛋、葡萄等农产品20余类,认种流转土地7800余亩,1800余户农民直接受益。

  有关专家认为,“上山致富”背后有特定的客观发展条件作为支撑:一方面,数十年城乡二元发展行至拐点,多方面差别为民宿发展创造条件。山下环境污染与深山原生态,山下快节奏与山村慢生活,山下空间逼仄与山间野趣横生等,这些差别让深山老林变成奇货可居的“诗和远方”。另一方面,互联网、高速交通、现代物流体系等也让城里人进山不再那么艰难。

  浙江省政府咨询委员会专家顾益康认为,这些客观发展条件前所未有地打破了偏远山村与消费大市场的信息不对称和空间距离,由此激活了山林生态价值、审美价值、文化价值等,市场空间和价值空间都空前提升,让“上山致富”成为可能。

(编辑:上海信息港新闻中心 xxg.sh.cn) 关闭
+ 相关信息咨讯
·五问五答|看忆联eMMC如何赋能智能电视长效稳定
·暑期旅游博物馆热得发烫:门票“一票难求”,广场
·太平人寿副总经理兼江苏分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倪
·小林制药将调查93名消费者死亡详情
·经济日报:个人网贷信息接入征信系统,既是约束也
·证券日报:年末购金热度高涨,2024年仍将是黄金小
·普洱茶第一股澜沧古茶上市首日跌18%:上半年净利
·绿色共赢未来可期 2023中国可持续投资发展论坛举
·华为携手久事体育中心公司发布上海体育场智慧场馆
·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携手英雄联盟开展“美好乡村”
版权与免责声明: 1. 上海信息港 xxg.sh.cn 所载作品均转载自境内其他合法网站,均来自我站会员在线投稿,全部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信息,不代表本网观点,本网不承担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

2. 因难以对所有会员投稿文章事前版权筛查,如因作品内容、版权等被侵权需本网删除的,请根据“避风港原则”在作品在本网发表之日或发现被侵权之日起30日内务必发邮件law###shzx.com(发送时请将###更换为@)书面通知我站,若未书面通知我站不负法律责任。

详细声明请访问>>> 上海信息港网络作品传播权及著作权声明
版权所有 ©2003-2024 上海信息港 上海华易信息港(xxg.sh.cn上海信息港网络作品传播权及著作权声明
上海信息港发布会邀请及刊发稿件 QQ:191646616 微信:newsshcn 商业合作:021-34121912


ICP备案号: 沪ICP备2021019977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