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夜资金利率再现“1时代” 市场上钱“多”了?
胡艳明 欧阳晓红
“最近市场的钱还是多啊!”1月10日,一位国资金融机构固收负责人说。
这天,反映流动性松紧的货币市场基准利率之一的Shibor(上海同业拆借利率)报1.7430,到11日继续下行3.5BP至1.7080%,已经连续7个交易日低于2%。这种“1时代”现象在近三年首次出现。“元旦后、春节前这个时刻真是有些尴尬。”某华北农商行交易员对记者感叹,他指的是央行在面对资金宽松及利率下行,与春节前可能出现流动性缺口之间的选择,央行可能处在调控与观望之间。
一位央行接近人士坦言,此时怎么看并不好说,虽然怎么表述都不会有什么错。很大程度上,资金利率的上行或者说“钱紧”更令管理层紧张。
按照联讯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奇霖的说法,2015年“双降”(降息、降准)之时出现过——Shibor隔夜利率连续多个交易日低于2%的现象;2016年后进入紧缩周期,便再未出现过货币宽松的时候。
而银行间市场资金的宽裕,或者说“宽货币”所提供的流动性堆积在银行体系,可能并未传导至实体经济——这是一个经年未解决的“老大难问题”。尽管,目前货币政策趋向宽松的预期基本得到确认。
市场分析人士认为,长期来看,隔夜资金“1时代”,在2019年仍不排除有再次甚至多次出现的可能性,昭示货币政策边际宽松预期。问题在于,金融机构的信用扩张依然受到抑制。
包括运行11年的Shibor报价机制是否需要改革?Shibor其实被赋予健全市场化利率形成和传导机制之“使命”。
不过,这些与老百姓(46.180, 0.67, 1.47%)手里的钱有关系吗?年关之际,各家银行都在提高利息揽存;虽然货币市场的钱(隔夜资金)便宜了,短期市场利率向贷款利率的传导之路仍不畅通;涉及供需两端的货币传导机制仍有梗阻,某种程度上,民营企业、小微企业依然融资难、融资贵。这是怎回事?
再现“1时代”
资金利率“1时代”的来临似在情理之中……
Shibor被业内视为市场资金是否充足的晴雨表。2007年,旨在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健全市场化利率形成和传导机制,培育货币市场基准利率的中国央行正式推出了Shibor。Shibor与实体经济联系日趋紧密,逻辑上,理应更多发挥传导货币政策和优化资源配置的作用。
某种程度上,Shibor报价机制,似乎还有待完善。从18家银行报价利率中,剔除最高和最低的4家,其余10个有效利率算数平均后得出Shibor的定盘利率,并在11点发布。
据金融机构交易员春申君举例分析,在2018年4月的那轮行情中,同业存单利率的下行一直早于Shibor利率的下行,存单利率大的拐点出现在2018年1-2月份,Shibor利率大的拐点则出现在同年3月底。“报价利率较真实成交利率一直存在较大的滞后性。”他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