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持民企建设境外工业园区 多部委回应融资等难题
作为企业“抱团出海”、降低海外投资风险的一种模式创新,境外经贸合作区在今年复杂的国际形势下呈现出比以往更为快速发展的态势。截至今年9月,纳入商务部统计的合作区项目已达113个,民企是建设境外经贸合作区的主力军。
12月12日,全国工商联召集红豆集团、江苏永元、华立集团等多家拥有境外大型工业园区的企业开了一场座谈会。商务部、外交部、国家发改委等部委的相关负责人现场回应了民企关切的问题。
第一财经记者在现场了解到,部委相关负责人提出的政策包括拓宽金融支持的渠道,鼓励开展人民币海外基金业务;完善领事保护机制,推进签证便利化协定;政府加大维护中方企业权利力度等。
全国政协副主席、全国工商联主席高云龙表示,当前民营企业“走出去”的过程遇到了某些国家的贸易保护主义、“绿色通道”落实不到位、经营合规度不够、抱团走出去意愿不强等问题。
来自商务部的最新统计显示,截至今年9月,纳入商务部统计的合作区项目已达113个,分布在46个国家,累计投资366亿美元,实现产值1117亿美元,上交东道国税费30.8亿美元,其中,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有82个园区,分布在24个国家,累计投资305亿美元,总产值924.9亿美元,上交东道国税费21.9亿美元。
商务部部长助理李成钢表示,境外工业园区是中国对外投资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种模式创新。目前,境外工业园区发展步伐快、涵盖范围广,逐渐成为我国与东道国开展产业合作的重要平台。
然而,以民企之力投资开发和建设管理的境外经贸合作区面临着重重困难,首当其冲的是融资难。
江苏永元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卢其元表示,企业境外融资难度大,埃塞俄比亚东方工业园一期总投入超过2.5亿美元、总资产超过30亿元人民币,因资产在境外,难以通过资产抵押等方式解决资金短缺问题。
“最艰难而心酸的时刻,甚至要变卖国内资产来支撑境外园区的发展”,卢其元希望政府帮助引导、引进战略合作伙伴直接参与工业园建设,有效解决境外资产抵押融资难题。
红豆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局主席兼CEO周海江则希望政府给予上市支持。“一带一路”上很多境外园区项目都比较优质,符合上市要求,希望政府帮助辅导上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