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后执掌的百亿山东国企:盈利靠补助,7家子公司全亏损
澎湃新闻记者 王去愚 来源:澎湃新闻
陕西日前刚曝出千亿国企董监高全是“80后”、“90后”,如今山东又有百亿国企被曝出董监高全为“80后”、“90后”。
这家国企便是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公有资产经营有限公司(简称临淄公有资产公司)。这家总资产达121.31亿元的国企,9名董监高人员中,最大年龄是34岁,最小的26岁。三名董事会成员中,有两人是90后,董事长出生于1988年。
临淄公有资产公司在临淄区内负责组织实施土地开发整理、基础设施和配套功能开发等业务,在行业内处于绝对垄断地位。财报显示,它控股的主要7家子公司如今全部亏损。
临淄公有资产公司的股东是淄博市临淄区国有资产管理局,由后者100%控股。临淄公有资产公司不设股东会,设立董事会,该公司对外宣称董事会是公司决策机构,但其制度设计使董事会疑为临淄区国有资产管理局的橡皮图章。
10日上午,临淄区委宣传部答复澎湃新闻,临淄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已成立工作组,对公有资产公司董事会成员任用情况进行调查,一旦有调查结果,将尽快向公众公布。
一,百亿垄断国企,盈利靠政府补贴
2018年8月17日,上海新世纪资信评估投资服务有限公司出具了临淄公有资产公司的《2018年度第一期中期票据信用评级报告》(简称《评级报告》),临淄公有资产公司的主体信用等级和债项信用等级均为aa级。
《评级报告》称,临淄公有资产公司主要从事临淄区基础设施建设、土地开发、供暖、煤炭以及供水等业务,业务地位突出,营业收入规模较大且保持稳定。
财务数据显示,2018年第一季度,临淄公有资产公司总资产127亿元,刚性债务60.56亿元,资产负债率55.58%,营业利润率-87.75%。
《评级报告》称,该公司主营业务盈利能力有限,政府补助系公司盈利的重要来源。 2015年至2017年,公司分别收到政府补助 3.02亿元、3.00亿元和 3.76亿元。同期,公司分别实现净利润1.96亿元、1.84亿元和 1.66亿元。
2018年10月,临淄公有资产公司披露了《2018年度第一期中期票据募集说明书》(简称《说明书》),计划发行金额为人民币4亿元、期限为5年的中期票据。这份于11月6日被该公司临时取消的《说明书》披露了淄博临淄公有资产公司的股权结构、资产、人员、财务和业务经营等诸多领域的信息。
《说明书》称,临淄公有资产公司在建代建工程项目投资规模较大,截至2018年6月末,公司重点代建的基础设施项目包括张皇路拓宽改建工程建设项目(二期)、济青高铁北站连接线道路建设项目、G233克黄线改建工程、北齐路建设工程、临淄区排水管网系统工程等,计划总投资为 16.63 亿元,已投入11.11亿元,尚需投入约5.52 亿元。
2018年6月后,拟建项目包括济青高速跨穿道路建设工程、2017 年临淄区棚户区 (二期)改造项目建设,计划总投资246456.80万元,包括2018年投资111714.00万元。
二,董事会成员:60后交棒90后
那么,这些动辄十几亿几十亿的项目,由什么样的团队来负责?《说明书》显示,临淄公有资产公司共有9名董监高成员,其中“80后”6人(5人为“85后”),“90后”3人。
其中,董事长、总经理张海港张海港,1988年10月生,大专学历。2010年2月至2011年7月任山东天成联合会计师事务所职员;2011年11月至2013年3月任商业会计;2014年1月进入淄博临淄公有资产公司,历任财务部项目助理、项目经理;两年不到的2015年11月,就出任了公司的董事长职务,时年27岁。
临淄公有资产公司三人董事会的另外两名董事,还是90后。其中,郭宏坤生于1991年5月,陈名洋生于1992年6月,两人此前均在该公司的项目运营部任职,均于2015年11月晋升公司董事。
临淄公有资产公司庞大的5人监事会中,包括1988年出生的监事会主席陈海瀛在内,有3人是在2015年成为临淄公有资产公司监事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