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上海信息港首页 > 信息资讯 > 财经快讯 > 浏览正文


央视网评赖小民贪腐案:仅是金融系统反腐开端


2018-11-10 22:54:23

  “赖小民腐败案”的三个沉重警示

  文 原野

  在看多了类型多样的贪腐案例后,人民群众多多少少已经对腐败分子有了一定的审丑疲劳。痛打落水狗当然是一件畅快的事,但打多了激情也就慢慢褪了。

  可新近赖小民的案件却又一次引起了舆论的热议,概因这位华融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的前掌门人以其“石破天惊”的违纪违法行为刷新了人们对于腐败的认知。

  多家媒体的报道披露,办案人员是在几处赖小民的房产里,搜出本外币以人民币计算,共计2.7亿元的现金,2.7亿元相当于约3吨,放在一起,超过3立方米。

  更关键的信息是,这还不是赖小民腐败案的全部金额,仅仅是冰山一角。真是只有想不到的,没有做不到的。

  中纪委的通报相当细致——搞政治投机,捞取政治资本;讲排场、摆阔气,挥霍浪费国家财产;任人唯权、任人唯利、任人唯圈,严重污染企业政治生态;理想信念完全丧失,党性原则荡然无存,擅权妄为、腐化堕落、道德败坏、生活奢靡,甘于被“围猎”……一连用了三个“特别”对此案进行定性:群众反映特别强烈、腐败问题特别严重、性质特别恶劣。

  最新的消息又补充了一些新的细节,包括赖小民案涉及的关系人数以百计,赖案仅是金融系统反腐的一个开端,这将是一个相当长的调查周期。

  单纯从违法违纪程度而言,赖小民腐败案当属于相对极端的个案,但从其腐败的性质、路径以及方式而言,此案又极具代表意义,对当前和未来反腐有极为重要的警示意义。

  第一,腐败行为越来越隐蔽,网络式的窝案呈高发之势,反腐工作面临着更为复杂的形势。                                  

  香港大学政治与公共行政学系副教授、博士生导师朱江南长期研究廉政建设,她的研究表明,上世纪80年代,发现并彻查一个腐败案件一般需要两年左右,到2000年以后,一个官员从首次作案到最终落马往往跨时8年或更久。最新关于赖小民的报道披露,仅赖小民交代的涉案事情和涉案人,以现有力量,需要三年时间才能完成调查。

  第二,反腐不仅是艰难的任务,更是一项长期的工程,切忌对反腐有过于乐观的估计。

  十八大以来的反腐成果有目共睹,也确实有力地震慑了腐败行为,政风为之一新,但也出现了一些奇怪的论调,譬如,反腐打击面过大了,让官员不敢放手做事了,还有反腐影响了经济发展了,甚至一度有“官不聊生”的说法。总之归根结底就是,反腐力度差不多了,大家都不敢贪了,可以适当松一松了。

  可是从包括赖小民在内的一系列腐败案观察,仍有相当一部分官员包括高级干部在党的十八大后不收敛、不收手,甚至毫无顾忌、变本加厉。赖小民之外,近期被查处的财政部原党组副书记、副部长张少春,贵州省委原常委、省政府原副省长王晓光,国家能源局原党组成员、副局长王晓林等都是这方面的典型。

  这说明当前反腐败的斗争依然严峻,还远远不到鸣金收兵的时候,从不敢腐到不能腐再到不想腐,这条反腐的制度化之路还长的呢!

  第三,惩治腐败固然重要,预防腐败才是根本。说白了,反腐败只是一种手段,建立一个不会使人腐败的清廉政府才是目标,实现这一目标需要一整套预防腐败的制度来实现。

  实践中,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现象,一个官员政声极差,但却步步高升,有的甚至一边腐败一边升官,也就是所谓带病提拔。为何会有这样的现象?根本在于我们监督机制的失灵,反腐绝不仅仅是反腐机构一家的事,需要发动各方面力量进行监督,才能从根本上预防腐败。

  当下的中国正处于反腐的宝贵的政策窗口期,一方面,党中央有坚定的政治决心铲除腐败分子,另一方面,人民对反腐败有着强烈诉求,只要上下一心,着力制度化、法治化的反腐建设,根治腐败就大有希望。

(编辑:上海信息港新闻中心 xxg.sh.cn) 关闭
+ 相关信息咨讯
·五问五答|看忆联eMMC如何赋能智能电视长效稳定
·暑期旅游博物馆热得发烫:门票“一票难求”,广场
·太平人寿副总经理兼江苏分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倪
·小林制药将调查93名消费者死亡详情
·经济日报:个人网贷信息接入征信系统,既是约束也
·证券日报:年末购金热度高涨,2024年仍将是黄金小
·普洱茶第一股澜沧古茶上市首日跌18%:上半年净利
·绿色共赢未来可期 2023中国可持续投资发展论坛举
·华为携手久事体育中心公司发布上海体育场智慧场馆
·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携手英雄联盟开展“美好乡村”
版权与免责声明: 1. 上海信息港 xxg.sh.cn 所载作品均转载自境内其他合法网站,均来自我站会员在线投稿,全部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信息,不代表本网观点,本网不承担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

2. 因难以对所有会员投稿文章事前版权筛查,如因作品内容、版权等被侵权需本网删除的,请根据“避风港原则”在作品在本网发表之日或发现被侵权之日起30日内务必发邮件law###shzx.com(发送时请将###更换为@)书面通知我站,若未书面通知我站不负法律责任。

详细声明请访问>>> 上海信息港网络作品传播权及著作权声明
版权所有 ©2003-2024 上海信息港 上海华易信息港(xxg.sh.cn上海信息港网络作品传播权及著作权声明
上海信息港发布会邀请及刊发稿件 QQ:191646616 微信:newsshcn 商业合作:021-34121912


ICP备案号: 沪ICP备2021019977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