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万亿美元消费市场能否激活?
消费被当作未来中国经济运行的“稳定器”和“压舱石”,因此激活消费巨大的潜力尤为关键。挖掘消费市场的潜力将是一个长期过程,尚需政策组合拳。
《财经》记者 降蕴彰 王延春 | 文 王延春 | 编辑
日本纤维中融入铂的新材料服装;俄罗斯黑鱼子酱;巴西甘蔗酒、坚果;新西兰的牧场鲜奶;阿根廷的红酒;澳大利亚的低升糖钢切燕麦……11月7日,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下称“进博会”)的第三天,一早天空仍飘着毛毛细雨,但通往“四叶草”的天桥上依然拥挤着各种肤色、说着不同语言的参展商、采购商。“四叶草”型的上海国家会展中心容纳了172个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的3600多家企业,国际的新产品和新技术在这里汇集。
澳大利亚食品出口企业—牧乐民创始人Peter Kaylock 先生亲临上海进博会食品展区助阵,他希望中国消费者能了解低升糖食品的时尚风潮。“牧乐民食品是生产健康食品的一家企业。牧乐民钢切燕麦粒已经通过了低升糖认证,在澳大利亚被糖尿病医疗官方作为推荐主食介绍给糖尿病群体。这两天,已经有几家在中国销售渠道广泛的采购商、代理商、进口商与我们洽谈对接了。”这几天,Peter很忙,从早到晚一直与不同的客户交流。他说,我希望进一步在中国提升我们的品牌知名度,让中国消费者明白我们品牌的历史,发展过程,做生意的理念。只有这样,在中国这个全球竞争最强的土地上,牧乐民食品才不会被埋没在成千上万种世界品牌当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