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上海信息港首页 > 信息资讯 > 财经快讯 > 浏览正文


逾35城发布人才引入政策 业内担忧或成限购松动窗口


2018-5-23 14:20:58

 ■本报记者 王 峥 

  近段时间以来,各地先后加入了人才争夺战。根据中原地产研究中心统计数据显示,年内不足5个月时间内,便有超过35个城市发布了40多次人才引入政策。

  由于目前大部分城市的人才政策均是可以直接落户,因此一些房地产从业人士认为,这会让部分以炒房为目的的人群,变相获得购房资格。“很多人才政策变相降低了限购门槛,将人才吸引来之后,又会推向本来就供需结构紧张的房地产市场,给房地产市场带来上涨预期。”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表示。

  人才引入带动多地房价上涨

  进入2018年以来,全国各地加速出台了人才引入优惠政策,甚至北京、上海这样户籍控制较为严格的一线城市,也纷纷加入。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多地引入人才并非是为了消化库存,但不可否认的是,随着引入人口增多,对于当地房地产市场也将产生不小的影响。

  实际上,一个地区人口的增减,对于房地产行业来说也确实是至关重要的。

  “我们计划新开拓的城市,有一个重要的指标就是看这个地区人口的流入流出情况,如果是净流入地区,那么就会成为备选城市,但如果是净流出的地区,则基本是要规避的。”某大型房企负责人称。

  恒大首席经济学家任泽平此前也指出,“我们判断一个地方未来房价是涨还是跌,第一个要判断未来这个地方人口是流入的还是流出的。人口流出的地方肯定是涨不动的。这就是为什么过去一、二线城市房价大涨,东北房价不涨的原因”。

  而从最近房价上涨的城市看,其中大部分都发布过人才引进政策,尤其是一些二、三、四线城市,本轮人才引入政策非常宽松,相当于变相降低限购门槛。

  以去年3月份发布较宽松人才引进政策的西安为例,在放开了普通大中专院校毕业生的落户限制后,拿到户口的很多新居民便可以绕开各种调控政策购入房产,西安房价也从2017年3月份开始直线上涨。

  “人才政策不能成为房地产调控的窗户,房地产限购关上了房地产投资的大门,太宽松的人才引进政策则扩大了购房窗口。”张大伟指出,目前部分城市人口引进的门槛过低,很大程度上不是为了吸引人才,而是为了吸引购房者。对于市场来说,容易引起非理性的判断。各地的人才政策不应该和房地产限购挂钩,对于真正的人才更应该提供直接的居住房源,单纯的将人才推向市场也容易带来房地产市场的不稳定。

  此外,有专家认为,各地在吸引人才的同时,也应大力发展各地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做好人才引入后的配套工作,才能真正的留住人才。

  多地发购房现金补贴

  除了直接落户外,不少地区公布的人才引入优惠政策还涉及购房现金补贴。

  近日,为进一步支持高校毕业生到县域就业创业,促进沈阳市县域经济发展,沈阳市政府出台了《沈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支持高校毕业生到县域就业创业的实施意见》。《意见》规定,对在县域内无任何形式住房、与用人单位签订1年以上劳动合同或开展自主创业的高校毕业生,在就业或自主创业期间,可提供人才公寓、政府公共租赁住房或短期免费周转房。并对在县域内就业创业的全日制博士、硕士和学士,新落户并首次在县域购买商品住房的,给予6万元、3万元、1万元的一次性购房补贴。

  而此前,郑州对青年人才首次购房补贴标准为博士每人10万元,硕士每人5万元,本科毕业生每人2万元;南昌则对在工业园区企业工作的全日制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在南昌首次购买商品住房的,分别给予10万元、6万元购房补贴;合肥对新落户的本科、硕士、博士在当地首次购房分别给予3万元到10万元补贴;呼和浩特针对首次购房的博士、硕士及“双一流”大学本科毕业生,分别给予10万元、5万元、3万元的购房补贴。

(编辑:上海信息港新闻中心 xxg.sh.cn) 关闭
+ 相关信息咨讯
·五问五答|看忆联eMMC如何赋能智能电视长效稳定
·暑期旅游博物馆热得发烫:门票“一票难求”,广场
·太平人寿副总经理兼江苏分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倪
·小林制药将调查93名消费者死亡详情
·经济日报:个人网贷信息接入征信系统,既是约束也
·证券日报:年末购金热度高涨,2024年仍将是黄金小
·普洱茶第一股澜沧古茶上市首日跌18%:上半年净利
·绿色共赢未来可期 2023中国可持续投资发展论坛举
·华为携手久事体育中心公司发布上海体育场智慧场馆
·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携手英雄联盟开展“美好乡村”
版权与免责声明: 1. 上海信息港 xxg.sh.cn 所载作品均转载自境内其他合法网站,均来自我站会员在线投稿,全部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信息,不代表本网观点,本网不承担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

2. 因难以对所有会员投稿文章事前版权筛查,如因作品内容、版权等被侵权需本网删除的,请根据“避风港原则”在作品在本网发表之日或发现被侵权之日起30日内务必发邮件law###shzx.com(发送时请将###更换为@)书面通知我站,若未书面通知我站不负法律责任。

详细声明请访问>>> 上海信息港网络作品传播权及著作权声明
版权所有 ©2003-2024 上海信息港 上海华易信息港(xxg.sh.cn上海信息港网络作品传播权及著作权声明
上海信息港发布会邀请及刊发稿件 QQ:191646616 微信:newsshcn 商业合作:021-34121912


ICP备案号: 沪ICP备2021019977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