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上海信息港首页 > 信息资讯 > 财经快讯 > 浏览正文


天津户口新政下一步动作与幕后逻辑:是为它打掩护


2018-5-18 18:39:46

 来源:一勺言

  西安很热,天津加戏。来谈谈天津的户口新政。

  一,西安户口新政,是去年以来的西安名片;天津户口新政,却是中国城镇化的数字奇迹。

  前者一个季度,制造出30万新西安人,而后者48个小时,就刷新了这个记录。以这样一个快速城市化的纸面速度,中国房地产或是最大输家。

  因为城市化的速度太快了,中国房地产行业讲故事的增量空间就减少了。包括任志强老先生在内的预言家,一直在耐心地普及常识:中国城市化率目前只有50%,地产行业的好日子还远远没有到头。

  可是,照这个速度下去,不要说任先生,连常识都有可能被打脸。

  二,天津为什么能够抢戏成功?

  在上一篇文章中,谈了西安户口新政无法持续的秘密。其实,西安的秘密,就是天津的秘密。只不过,二者是相反的。

  给大家看张图。

  你看,排在第一位的就是天津高考的秘密。如果说西安户口新政被人民群众完美对冲为买房新政后,那么,天津户口新政则被人民群众超水平兑现为高考新政。

  以全国数一数二的一本录取率,零悬念,天津轻轻松松就抢戏成功。就是这么简单,就是这么任性,这样一个城市化速度记录,相信在很长一段时间之内无人超越。

  为天津的李先生打CALL,没有比这个更能为首都人口疏散战役作出不可替代贡献的做法了,也没有比这个更能为领导分忧解难的艺术了。

  嗯,这种玩法确实是一个艺术品。

  三,下一步大概率要发生的事情。

  百万人才入津门,是下一步大概率要发生的事情,如果没有出台限制措施的话。

  但是,中国很多问题的答案,藏在后半句里:如果没有的话。

  那万一如果有了呢?

  西安经验不远,才一个多月而已。一个多月前,西安出台新政,3月23日后落户西安的,须在原户籍所在地参加中考录取,2017年11月21日以后的新落户人口,须回原户籍所在地参加2018年高考。

  很多人批评西安没有诚意,言而无信,但是,你若是一市长官,你也不得不作此决定。

  天津这个玩法,大概率过一阵子就会降温。政府不得不出台一些户口新政的‘司法解释’,来限制那些希望从中套利的教育移民。至于怎么限制,一个字节级的调整就够了,谁都躲不过,而且不是谁越早谁就越有豁免权。

  因为,它有三个对手:1,原住民民意;2,公共资源供给有限;3,没有太多实惠。

  前两个容易理解。第三点的实惠,则是指政府冷静下来后就会发现,我要的是你的就业,社保与纳税,你看上的却是我的高考资质。结果,一大堆空户流转,纸面上的数据盛宴,无法带来切实的经济实惠,不折腾不修改才怪呢。

  用常识想一想,这都是很容易发生的事情。当然,‘司法解释’的尺度与细节,是可以自我把握的。

  总之,修改删除键就在右手不远处。那时,如果你碰巧赶上,你的孩子的户籍是很难再撤退回去的,要是因此耽搁了入学与考试,那么,在学术界的理论体系里,早已给你准备了一个说法:‘制度改革的牺牲品’。

  四,主逻辑。

  未来三年,中国有三件大事,都是与老百姓(77.860, 2.00, 2.64%)安身立命高度相关:

  1,精准扶贫;2,打黑除恶;3,放开户籍;

  这三件事情,背后其实隐藏着一个很牛掰的逻辑:农村要进行一轮释放生产力的重要土地制度变革,因此,必须要这三件事情来高度协调配合。

  此时此刻,我们正处在这场大戏的前戏阶段:准备与铺垫。

  我来解释下。

  精准扶贫,三年攻坚战,写进了政府官方文件里,必须足额兑现。这也正是过去几年大型公司财团纷纷展现社会责任感的共同理由。它对于这场未来农村大戏的唯一使命就是,输出基层稳定,增加获得感。

  打黑除恶,突如其来,而且主要领域是县城与农村,很多人低估了它的重要性,很容易把它看做是一场类严打式的运动。其实,它有很深刻很精准的目标,在这场农村大戏的重要使命同样是;输出基层稳定,增加获得感。

  为什么?大家都有一个经验,在农村宗族势力一直比较大,一个家族大户,男丁众多,就很容易把整整一个村给把持住了。这样局面下很容易发生很多社会矛盾,也容易导致权力过度集中在一些特定的乡村能人手里。这种事情,并不利于创造一个稳定健康的局面。

  放开户籍,是写进了很多次政府文件的,但是,只有过去一年多,才真正迈向一个不可逆转的轨道上来。我们看到,在上面的主逻辑里,它会呈现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现象:城镇户籍在贬值,而农村户籍在增值。

  一切的根源就在于土地。

  农村户籍之所以增值,就像发行一种货币通常有准备金一样,农村户籍的‘准备金’就是土地。而城镇户籍之所以贬值,就是因为供给过剩。当然,从长期看,城镇户籍与土地脱钩了,但是却被政府绑定上了其他的公共资源:汽车,买房,社保,教育,等等,因此,它的贬值过程不会那么快。

  此处荡开一笔。户籍是一个中国国情,也是一个注定要走入历史的文物,但是,中国去户籍化的改革,过去几年非常有戏剧性。

(编辑:上海信息港新闻中心 xxg.sh.cn) 关闭
+ 相关信息咨讯
·五问五答|看忆联eMMC如何赋能智能电视长效稳定
·暑期旅游博物馆热得发烫:门票“一票难求”,广场
·太平人寿副总经理兼江苏分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倪
·小林制药将调查93名消费者死亡详情
·经济日报:个人网贷信息接入征信系统,既是约束也
·证券日报:年末购金热度高涨,2024年仍将是黄金小
·普洱茶第一股澜沧古茶上市首日跌18%:上半年净利
·绿色共赢未来可期 2023中国可持续投资发展论坛举
·华为携手久事体育中心公司发布上海体育场智慧场馆
·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携手英雄联盟开展“美好乡村”
版权与免责声明: 1. 上海信息港 xxg.sh.cn 所载作品均转载自境内其他合法网站,均来自我站会员在线投稿,全部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信息,不代表本网观点,本网不承担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

2. 因难以对所有会员投稿文章事前版权筛查,如因作品内容、版权等被侵权需本网删除的,请根据“避风港原则”在作品在本网发表之日或发现被侵权之日起30日内务必发邮件law###shzx.com(发送时请将###更换为@)书面通知我站,若未书面通知我站不负法律责任。

详细声明请访问>>> 上海信息港网络作品传播权及著作权声明
版权所有 ©2003-2024 上海信息港 上海华易信息港(xxg.sh.cn上海信息港网络作品传播权及著作权声明
上海信息港发布会邀请及刊发稿件 QQ:191646616 微信:newsshcn 商业合作:021-34121912


ICP备案号: 沪ICP备2021019977号-2